《大明:开局收了天下第一庄》第二十六章 圣明天子! 免费试读
有了这笔钱作为信心,朱厚照就可以放开手脚做很多事情。
首先是减轻大明农民的负担,让他们少交税!
……
……
第二天早上,干青宫大厅。
朱厚照坐在龙椅上,俯瞰下面的诸侯。
群臣们的脸都亮了,大家都知道皇帝这次削藩,给大明财政带来了十五亿二十万,彻底断绝了宗室开支过大的隐患。
这样资金压力就大大减轻了!
“传我旨意,从京城周边的乡下随机挑选三百人,明天带到正厅。我想知道人民的感受。”
朱厚照郑重宣布。
理解民情是他宣布减免税收的契机!
“皇上如此英明,真是大明之幸,百姓之福!”
“我的皇帝万岁!我这么关心百姓,这么关心尧舜!”
听到朱厚照这样说,众大臣自发跪拜在地,纷纷称谢。
大明上一次召集民众到大殿了解民情,还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毛泽东时期。
现在皇帝愿意亲自召见百姓,了解民情。真是天下之福,他堪称一代君主!
大臣们从心底里感动,觉得做朱厚照的臣子是一辈子的福气。
当然,他们不知道朱厚照决定的深远意义。
第二天,三百人被卫兵带到清宫。
面对高大空旷的宫殿,他们表现得非常克制,有些还喃喃自语,显然太紧张了。
朱厚照可见这些人真的是随机挑选的,没有人为干预安排。
他们大多被晒得皮肤暗黄,手上都是重活产生的老茧,都穿着粗布衣服,一块一块的。
众人见朱厚照跪在地上磕头,直到朱厚照让他们停止磕头,他们才站起来。
“我今天请你来是为了了解你的生活状况。有什么话就直说,不要有什么顾忌。”
“前面那位老丈姓什么?家里有几口人?”
朱厚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问一个老人。没有一个字让这位不识字的老人感到难以理解。
“回皇上话,曹敏姓周,家里有六口人,我和曹敏,曹敏的大儿子,大儿媳,二儿子,还有一对孙子。”
老人回答道。
“你家有几个劳动力?除了种地,你还做什么?去年你赚了多少银子?这要花多少钱?能吃饱吗,能吃肉吗?”
朱厚照温柔地问,比跟任何大臣说话都温柔。
“回皇上,蚂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各算一个劳力。蚂蚱大一点,跟大媳妇算一个,孙子今年十五,算一半。”
“平日除了种地,就是养猪。一共养了两头猪。”
“去年的进项是23两银子。总费用是二十五两银子。”
“至于吃不吃,就看怎么算了。秋天,你吃饱了。春天,你得喝点野菜粥。这要看夏天的收成。去年夏天粮食收成不好,我一个夏天的粮食都不够。”
“至于吃肉,我一般不敢想。过年的时候,一家人能吃三两肉,但大部分都是孙子吃的。他们是成长的时候了。”
可见老人至少是个能听懂话的人。
听完老人的话,朱厚照沉思着,一言不发。他没有立即表态,而是转身询问下一个人。
他已经知道,一个老人的生活,才是大明人的正常生活。
多问几个问题,只是为了确认一下判断。
果不其然,一轮追问下来,人们的生活和老人差不多,大部分甚至比他还不如。
也就是说大明绝大多数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。
吃不饱,也不会饿死。大部分年份都是入不敷出。当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,就只能卖掉田地甚至孩子。
当我们遇到水旱蝗灾时,我们只能卖掉田地和房屋,离开家园。
更惨的年份是千里饿死人,一个都不存在。
休息很久都要捂鼻子,哀悼人的生命有多难。
“老丈,你家这二十五两银子有多少是交了官府税的?”
朱厚照回去找第一个老人问问。
“回皇上,天子家去年交了九两银子的税。是土地税八两,人头税一两。”
老人想了一会儿,然后打响指一会儿,回答道。
五田税,按照大明的制度,就是老人家里要有六七十亩田。
想一想,大家都知道不可能。如果是这样,他一年怎么可能只赚二十五两?
唯一的答案就是当地官员借机滥收费用。
至于人头税,老人家肯定是多收了。
层层加校的最终结果是农民生计艰难不堪重负!
朱厚照一眨眼就找到了解决税务问题的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