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明之建文大帝》第13章 火炮改良(2) 免费试读
当朱允炆看到宋、明提交的许耳轴炮设计时,他才明白,为什么他觉得没有技术设计,而宝元局的这些家伙却造不出来。
因为,许的耳轴设计与他在枪两端加耳轴的想法完全不同。
许的设计草图,也就是枪的前部,加上两个可移动的枪架。
按照她的设计,我们不仅要考虑枪架的承载能力,还要考虑它的机动性。
如果枪的两端都焊接了耳轴,任何工匠都可以在几分钟内修复这种设计。
但要让这两个耳轴转动灵活,同时还要保证固定角度后,枪架不会因为枪发射后的震动而松动,这对于今天的工匠技术来说确实有点太高了。
“陛下,您看我的设计有多好。只要移动这两个炮架,就可以随意调整火炮射击的角度。但是,这一大群人中,没有一个人能造出来。你说你不生气。”
许带着一副求赞的表情向朱允炆解释她的设计原则。
看到她此刻的样子,朱允炆忍不住笑着摇头。"这是个好主意,但不现实。"
再次否认,许脸上的笑容顿时停滞不前,不过这次她没想到的主要问题还在她身上。都是匠人的手艺太差,导致她的设计无法成为现实。
于是,她立刻无限怨恨地看着宋明宝元局的大使。
“既然设置移动枪架的设计对现在几百个工人的技能要求有点太高,那你就没想过改变自己的设计来适应现在的技术吗?”
“我为什么要改变设计来适应它们呢?难道他们不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来满足我的要求吗?”
目前,阶级意识已经深入骨髓。即使许根本没有轻视这些卑微仆人的意思,但潜意识里她还是觉得自己的地位比他们高,只有他们才能适应她,而不是她想方设法降低对他们的要求。
朱允炆摇摇头什么也没说。这是个人价值观的问题,不是说变就能变的。
他让宋和明给他拿来纸笔,然后顺手画了一张枪械设计图。
是明代的耳轴枪图,是经过多次改良的圆筒耳轴枪。
他把设计拿给许看,说:“我的这个设计也可以随意调整发射角度,但更重要的是,它对几百名工人的技术要求很低。”
许看着朱允炆的枪械改进图。她没有急着说话,而是先闭上眼睛,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着设计。
朱允炆在这种设计中,枪械射击角度的调整根本不取决于枪架的转动,而是取决于枪械本身的上下运动。
固定炮台上挖有半圆形凹槽,刚好可以插入圆柱形火炮耳轴。
这样火炮就可以像跷跷板一样自由上下移动。
然后用预先设置好的固定枪架托起枪的前端,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射炮弹。
虽然朱允炆的设计,他的火炮可以发射的角度取决于固定枪架的高度,没有她自己的设计灵活多变,但是发射炮弹不是想打就能马上打中的。
清理枪管,填装火药,然后填装炮弹,最后发射,都需要时间。
在这段时间里,敌人不会停留在你所在的地方,直到你准备好。
所以火炮根本不需要全角度,只需要几个固定的角度。
比如300米范围和500米范围。
这时当然是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,即300步、500步等。
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允炆的设计更实用。
设计简单,搭建方便,实用有效,他的改善方案简直把她那份十几条街都甩了。
但是...
许还是没同意。她慢慢睁开眼睛看着朱允炆:“陛下的设计确实比我的简单实用。但是有一个问题……”
许绝对会是现代的三好学生,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喜欢提问的好学生。
“有什么问题?”朱允炆笑着说。
“体重。”许金淼答道:“今天的大炮轻则几百斤,重则上千斤。太重了,你一个人搬不动。”
“还不错。”朱允炆点了点头。
许对问题的针对性很准。明初的大炮基本都是粗短的,重量也不轻。就算你想利用杠杆原理达到轻运动的目的,也很难。
所以为了完成这个设计,枪身的长度也需要改进。
明初火炮之所以粗短,是因为炮管太长,火药推力不足,而炮管太细,容易爆炸,所以火炮的生产都是粗短的。
如果要改进枪身,就涉及到火药威力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改进。
听着朱允炆,许不禁瞠目结舌:“我以为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,陛下的设计就可以实施了。没想到这个简单的设计会涉及这么多问题。还有我的那份……”
这一刻,许终于明白,不是宝元局和火药局在敷衍她,而是任何事情的改善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。
甚至朱允炆,一个耳轴炮的简单设计,实现起来都有很多困难,她的滑动枪架更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。
“不要气馁,我相信我的工匠们能很快克服这些问题。”
朱允炆这时的设计是以万历时期的将军炮为原型。根据历史记载,明朝的火炮要提高到这种程度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。
不过现在他来了,稍微加快明朝的发展应该是没问题的。
“宋大使,去把火药局的大使叫来。我有话要对你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