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末血泪》第16章 惨败 免费试读
这一次,李如柏被辽东巡抚高阳摆上了架子,授予了总兵的职位。他很痛苦,但他不敢逃避。
2月28日,北风呼啸,大雨滂沱。李如柏更加不愿意带兵前进。
然而军令如山,李如柏不得不率领两万五千大军从辽阳向赫图阿拉进发。
李如柏的军队走的很慢。3月5日晚,李如柏来到清河堡以东的胡兰岗。
高阳送来的先驱报点亮了高阳撤军的大单,李如柏兴高采烈。他立即命令全军后队改为前队,前队改为后队,向西撤退。
大约有1000名牧民埋伏在虎块团伙,由卢领导。起初李如柏的军队来到胡巴帮,吓坏了这群游牧民族。由于努尔哈赤屡战屡败,兵荒马乱,八旗主力没有到达这里。
然而,当李如柏的军队撤退时,守卫阻虎岗的鲁牛立刻醒悟过来。
他命令他的五十个牧民敲锣打鼓,摇旗呐喊。他带了一千骑兵去杀李如柏的军队。
天已经黑了,李如柏看不到有多少游牧民和将领来了。他听到老虎墩山上传来喊杀声,以为自己遭到了牧民的伏击,立即下令全军迅速撤军。
说的好听点就是撤军,说的好听点就是倒着跑。我不要什么锣,鼓,帐篷,刀,矛。活着很重要。
老虎街区外只有一条山路,狭窄崎岖。明军打完正面就往回跑,互相践踏。
李如柏终于把兵带回来了。但是,逃将的名字却是传遍了辽东,山海关内外。不管是谁看到李如柏,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,用最尖酸的话指责他。
在大明无数审查官的反复打击下,李如柏于天启元年九月十三日在自己家中自杀。
2月25日起,第四路军正式出发,3月5日,李如柏打了个败仗回来。大约十天。
在这十天里,310多名文武百官战死沙场,45800多名士兵,无数马匹、骆驼和武器丢失。
这次明军和金军的交战史无前例,动用了大明几乎所有的明臣和老将,史称萨尔浒之战。
这一仗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,充分说明了明帝国统帅的勇猛和无谋。
带兵的将军可以用来打仗,但只停留在勇者的层面。没有一个将军懂天文地理和战略。两军交战,明军始终处于被动局面。
同样的雾杀了明军。也是大风,一直往明军方向吹。同样是洪水,8金军毫发无损,明军损失严重。
即使一开始明军占了上风,但很快就会被努尔哈赤扭转局面,杀光所有人。
这一结果与明末将领整体素质较低密切相关。
一般的莽撞没问题,但关键是像高阳这样对打仗一窍不通的平庸文官,始终掌握着明帝国重要的军事力量。即使在萨尔浒之战之后,这种情况依然存在,直到南明灭亡。
最后,萨尔浒之战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军没有战斗力。
明朝末年,朝廷腐败,皇帝昏庸。明军的战斗力低得难以想象。除了四川和陕西榆林的军队还有一定战斗力外,其余的明军都只是在军营里混日子的士兵。
他们欺负老百姓抓几个土匪都没问题。当他们真正与建州女真的骑兵抗衡时,他们只把一件事做得最彻底。那就是逃跑。
萨尔浒之战虽然是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,逐一击败明军的典型战役,但却载入了史册和军事教科书。但在所有这些战役中,包括明军、大顺军、大西军和金军的多次对抗,明军的战斗力都很低。
只要明军不在瞭望塔上,无论你在哪里打仗,游牧民族几乎是无敌的,密不透风的。
在明军与金军对峙的记录中,曾有数百名金军驱赶数千明军四处奔走,而且这一记录还在不断被刷新。李如柏两万多军队被一千游牧民族吓跑了。
即使明朝的很多将军都不怕死,他们的士兵早就在阴影里逃跑了,他们在逃跑。
萨尔浒之战后,明朝元气大伤,从此无力消灭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。
自从在辽东战败后,高阳在吃喝方面一直很懒惰,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。
3月18日,与冀辽总督、辽东巡抚周永春、辽东巡抚陈反复商议,将战败奏报大顺天府(后为方便称京)并交给兵部和内阁。
高阳把这次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朱尼柏贪图成功,不服从军令,咄咄逼人,使他的剿贼计划功亏一篑。
兵部尚书黄家善看到报纸吓得抖衣服打仗。黄家善不敢耽搁,立即将报告交给内阁记录方从哲。
方从哲与高阳私交甚好。作为高阳一开始的裁判,方从哲不得不帮高阳一把。
方从哲修改了报告,试图减轻高阳的责任。